在西門羅漢崖的峭壁上。從三清閣穿過鐫有"別有洞天"四字的狹窄石道,沿石階而上,至云海、石林的石室平臺,眼界豁然開朗。繼往南行,危崖壁立,巖間開辟一條傍山開窗隧道抵慈云洞。室內雕觀音坐像,其門楹、香爐、藻井及2裝飾,都是在原巖石上雕刻而成。觀音像旁立有清道光年間(1821-1850年)刻的《重修慈云洞吳道士功行碑記》,記載了貧道士吳來清開鑿石室的經過。室外有方形平臺及石欄,此處題詠刻石甚多。沿隧道石階上,即至刻有"龍門"二字的石坊,入內,有石室為達天閣。閣內供奉一尊魁星,提斗執(zhí)筆,足踏鰲魚,形象生動。其他門楹、香爐、臺案、供瓶及游龍等,者是在崖石上精雕細刻而成,渾然一體。室外有月臺,護以石欄,憑欄下視,為百丈之懸崖峭壁,有壁聯(lián)稱?quot;仰笑宛離天尺五,憑臨恰在水中央。"整段工程始鑿于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,止于咸豐三年(1853年)。身臨其境,海天一色,視野廣闊,晨觀日出,煙霞變幻,氣象萬千,可稱滇中第一勝境。1993年公布為
云南省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