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西城區(qū)
什剎海旁柳蔭街,是北京現(xiàn)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。前身為乾隆時期大學(xué)士、權(quán)臣和珅的邸宅。嘉慶四年(1799年)和珅敗亡,此宅賜予慶郡王永璘居住。咸豐初年,府邸被改賜予恭親王奕訢,始稱
恭王府。解放后此府收歸國有,其花園部分1984年開始對外開放。
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,南北長約330米,東西寬180余米, 占地面積約61120平方米,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,花園占地28860平方米。
府邸建筑分東、中、西三路,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(yán)格的中軸線貫穿的多進(jìn)四合院落組成。中路主要殿堂是銀安殿和神殿(嘉樂堂),建筑威嚴(yán)氣派,屋頂覆蓋綠琉璃瓦,這是親王身份在建筑規(guī)制上的體現(xiàn)。東路前院正房多福軒,月臺前有一架兩百多年的藤蘿,長勢甚好,在京城極為罕見。后院正房“樂道堂”是奕訢的起居室。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致,主體建筑為葆光室和錫晉。精品之作當(dāng)屬錫晉齋,室內(nèi)有仙樓和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,此為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而作,僭侈逾制,被列為其“二十大罪”之一。府邸最北處有一座橫貫東西的兩層“后罩樓”,長達(dá)156米,有房108間,俗稱“99間半”,取道教“屆滿即盈”之意。后墻形式各異的什錦窗,磚雕精細(xì),古樸典雅。
花園名為“朗潤園”或“萃錦園”,俗稱恭王府花園,徜徉于園中尤如漫步在山水之間。與府邸相呼應(yīng),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。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風(fēng)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,以康熙皇帝御書“福”字碑為中心,前有獨(dú)樂峰、蝠池,后有綠天小隱、蝠廳,布局令人回味無窮。東路的大戲樓廳內(nèi)裝飾清新秀麗,纏枝藤蘿紫花盛開,使人恍如在藤蘿架下觀戲。戲樓南端的明道齋與曲徑通幽、垂青樾、吟香醉月、流杯亭等五景構(gòu)成園中之園。西路以方塘水榭為主景,北有“澄懷擷秀”,南有別致的妙香亭、榆關(guān)?;▓@內(nèi)古木參天,怪石林立,環(huán)山銜水,亭臺樓榭,廊回路轉(zhuǎn)。月色下的花園景致更是千變?nèi)f化,別有一番洞天。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,尋覓著翠山碧水、曲徑幽臺在訴說著如煙往事。園內(nèi)的西洋門、福字碑、室內(nèi)大戲樓并稱王府三絕。
景區(qū)級別: AAAA
地 址:北京市西城區(qū)柳蔭街甲14號;
門 票:40元/人,系列游70元/人(包括門票,專業(yè)講解員,參觀開放的景點(diǎn)及展廳,觀看王府大戲樓,并在戲樓內(nèi)欣賞北京傳統(tǒng)節(jié)目演出、品嘗王府蓋碗茶和小吃);學(xué)生:20元/人。
開放時間:8:30–17:00
游覽線路一: 大門入園––后罩樓––龍王廟––西洋門––獨(dú)樂峰––蝠池––安善堂––流杯亭––垂花門––明道齋(展室)––大戲樓––綠天小隱––福字碑––澄懷擷秀––秋水山房––榆關(guān)––出園
游覽線路二: 大門入園––后罩樓––西洋門––獨(dú)樂峰––安善堂––流杯亭––垂花門––竹子院––明道齋(展室)––牡丹院––大戲樓––蝠廳(茶藝)––邀月臺––滴翠巖––秘云洞(福字碑)––澄懷擷秀––湖心亭––妙香亭––榆關(guān)––龍王廟––出園
游覽線路三: 大門入園––后罩樓––西洋門––獨(dú)樂峰––蝠池––安善堂––福字碑––綠天小隱––蝠廳(茶藝)––大戲樓––荷花院––竹子院––明道齋(展室)––垂花門––藝蔬圃––流杯亭––妙香亭––榆關(guān)––渡鵲橋––澄懷擷秀––湖心亭––出園
適宜季節(jié): 最好春秋時節(jié)游玩,滿園翠綠茵茵,長亭若隱若現(xiàn)。
乘車路線: 乘107、111、118、13、701、810、823路公交車至
北海北門下車即到。